可以搜到:产品、技术、资料、新闻、检测、企业、视频
捷翼汽车CEO王超在公司年会上讲话
人生如赛场。
有的人,跑一百米,日后万米都是循环。
有的人,每一段路都是攀岩走壁,于荆棘中开凿,于挫折中强健。
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“90后”CEO王超属于后者。接管家族企业7年,他带领“捷翼”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,目前公司是大众集团、丰田全球、宝马全球等企业的一级供应商,产品出口至全球87个国家及地区。
眼前穿着蓝衬衫的斯文年轻人,却毫无半点骄矜自喜,倒是坦承自己天天反思,自我怀疑。
“我们的企业价值观,就是永远保持自省,保有危机感。这是驱动着我和团队一直往前走的最重要原因。”
东北的黑土地是一片沃土,当身边人趋于安稳时,王超在不断地自我否定、精神迭代,“我经常当着所有人的面自我批评,反正过去也没多么辉煌。我就是一个走在路上的人,反省过去就是为了更好的未来。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永远做正确的事情,我也一样。”
这一路,王超天生要强,修炼宽容;不断学习,扩大赛道——心中星河辽阔,愈知不足,少有自怜,只是更加奋发图强,要“为天地立心,为科研开实学,为万世创价值”。
两道选择题
7年前,王超在美国留学,数理化成绩皆优,任校学生会主席,拿到哈佛大学化学系的保送名额——春风得意,看尽长安花。
直到某天,母亲打来长途电话,说他们年纪大了,做企业有点力不从心,盼着儿子能回来接管。
一边是留学功课全A、保送哈佛深造的科研梦想,一边是回国后迈入家族企业的陌生领地。
怎么选?
最终,24岁的王超收拾好书本,买了回程机票。小伙子还记得父母刚创业时去卖衣服,在凛冽寒冬踩着深雪艰难前行的身影……那是他放不下的牵挂。
2014年年初回国,在父辈的充分信任下,仅仅月余,王超就全盘接管。干过财务和招聘,车间修过注塑机,搞过采购,研究技术也研究管理……每个岗位都当科学对待。
2015年,中国出台了不限行、不限购等诸多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,虽然位于长春,偏于一隅,时代风潮似乎遥远,但这位新掌门人跃跃欲试。身边不断有质疑:“万一政策取消了,新能源产业的前期投入怎么办?民众会买单吗?”
不创新,势必被同质产品围堵。
“失败就失败,发展总要承担风险。要么出众,要么出局!”王超认定判断局势是企业存亡之关键,“当时深入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能源战略,我想新能源将来一定是国之重器。那我们就跟着走,不会错。”
第一性原则
2015年,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仍是蓝海市场,越是智能化,在全车之间犹如神经网络传递信息的线束,也越需高科技、轻量化。线束变轻,能降低整车重量、降低油耗,缓解续航焦虑,成为市场刚需。但当时这种线束新材料被国际大企业垄断,中国市场一攻即破,哀鸿之声遍野,面对技术差距只能拼低价营销。
初生牛犊不怕虎,回国不久王超就成立了捷翼研究院。汽车零部件如注塑件,价值低,门槛低,买台机器谁都可以做。他要建“捷翼”自己的护城河。
“马斯克的第一性原则,任正非的科学价值观,都有同样的坚持:要做就从基础科学开始,研究本质。轻量化线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这种立足于材料的基础研发,大企业不愿做,小企业无法做。那时候没啥钱,请不了专业团队,我就自己做。”
大学四年对于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的专注研究,锻炼了王超对事情的判解、学习以及思考能力。做企业,触类旁通。他带了一个刚毕业的硕士生,一个外资企业跳槽来的新员工,三人不分昼夜地投入,最终以铝代铜,研发新型线束成功。之后申请专利,王超也是自己上手。打印出来的相关专利书籍,差不多一米多高。
“专利语言常把简单的事说得非常复杂,形成壁垒。我几乎把专利法背了一遍,才打破了国际垄断。当时我们的新技术推广特别快。人生还是要有一点点相信自己的过程,作出判断后就要一条路走到黑,我就属于那种性格。”
如今回首,最难的选择是2015年,也迎来了最大的风口,新能源转向让公司井喷式地发展。2018年“捷翼”新建厂区5万平方米,目前新研发产品达到1000余种,拥有核心技术数十项,在轻量化线束、新能源充电、高压保护等专业领域成为国内汽车配套企业的龙头。
这期间,“读了上千本书”的王超也拼成了行业先锋,将彼时父辈1.5亿的企业销售规模翻了逾十倍:尽管受到疫情冲击,今年“捷翼”销售额仍在17亿上下。
这位长期主义者刚推出最新的三年战略,“风物长宜放眼量”,立志“成为地球所敬、社会所求、顾客所需的民族企业”。
星星的旅程
刚回国时年少气盛,王超毫无所惧,最敬佩的是任正非,认为他“是中国企业家的核心典范”,读他所有的书,视为经典。
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曲彬睿在一旁笑着补充,“我们老板完全不是北方属性,比较狼性,晚上八九点钟好像夜班才刚刚开始。丰田总部曾给我们一个课题,老板带着团队彻夜算出公式,最后客户非常满意,还请教是怎么算出来的?”
王超希望企业快速发展,起初对效率低下的员工很难容忍。经历得多了,他才逐渐接受:“其实需要给予他人更多的宽容。公司不是一个人在走,发展要素是整个团队,能扛事、能战斗、能引领的优秀团队。古人说‘三十而立’,我去年才懂得‘立’什么。”
无论工作到多晚,王超现在都会抽空给员工做职业培训,强调能量管理,传递正向能量;同时为公司老人设置了“十年服务奖”,为新人绘制出职业成长曲线。
当记者问及是否希望将家族企业掌控在自己手里,王超笑了,调侃自己一年花的钱可能还没有雇员多,因为工作狂没时间花钱,都在工作。他有强烈的未完成感,始终空杯心态:
“谈到个人财富,我能有今天,都是站在我父母的肩膀上,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。我很幸运,当然也希望财富代代相传,但是未来什么样谁都不好判定,选择也还蛮多的。无论如何,社会责任才是第一位,尤其现在提倡共同富裕。企业做大做强,最后都归属于社会。我们就是要做领军企业,要把世界500强PK掉,有朝一日真正立于世界之林,这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最重要方向。”
最好的管理是激发人的潜能和善意。
除了勇猛开拓,“捷翼”也保持多年温柔,与吉林省残联学校合作,至今500余名残疾员工带着微笑袖标,在公司实现自我价值,并享有七险一金。对于外界某些阴暗的猜测,王超置之一笑。车间所有班组长都要学会手语,与聋哑员工交流难度大,有的残疾员工需要专车接送……王超愿意承受这个成本,不仅出于社会责任,也是母亲从小“做人要善良”的教导早已入心,“人性的光辉始终是第一位的。我做人的准则也是管理的准则,我觉得德不配位,是社会的灾难。”
回到最初的选择,当时放弃上哈佛的机会,是否后悔过呢?
王超摇头:“我觉得人生就是一所大学,无论在实验室读,还是在企业读,选择了就不要后悔。走错一步,自责一会儿,继续往前走,要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走出一条路来,很难,但学到的一点不比学校少。”
在朋友圈,这位理科男引用过茨威格的一句话:
“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,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,就发现了自己的使命。愿每个人都能像星星一样,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,安详又从容。”
从容,常是一梦。艰难拓新,总有兵荒马乱的焦灼时刻。然而已知使命,又何惧赴汤蹈火走它一遭,再看风清月明,海阔天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