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搜到:产品、技术、资料、新闻、检测、企业、视频
二. 电阻增大
常见失效形式:
1. 电压降增大;
2. 信号丢失;
3. 回路不通。
说到这里,可能就有人说,你说少了,还会引起烧蚀呢。没错,烧蚀这个话题呢,我想留到后面再讲,当然,你要是想把它归在这里,也并无不妥。
电阻增大的问题,在车辆上,也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,相对来说,还是比较容易排查的一个问题,通常都能很快发现原因。但是危害,还是不容小视,因为它会造成用电器的工作不良,尤其是有些开关,analog switch,通过调整不同挡位的电阻值的大小,而实现控制器识别驾驶员的意图,这个时候,通常回路中的电流就非常微小,如果再遇到连接器中的端子电阻过大,就会造成信号失真,或者完全通不过。当然,那些传输其他信号的回路中,同样会有这样的潜在问题。
潜在的原因:
1. 不正确的端子选择(镀层)
我们都知道,有的端子系列,可能会有不同镀层的选择,从锡到金。有的时候,一端使用了镀锡端子,那么与之对配的另外一端的端子,使用什么类型的端子呢?如果使用镀金端子,是否更好呢?
这个答案是非常明确的,一定要使用同种类型的镀层端子。锡-金组合是劣于锡-锡,或者金-金组合的。因为不同镀层端子之间接触后,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,会发生原电池效应,从而加速腐蚀,导致电阻增加,端子寿命大打折扣。
2. 返工过的端子
返工的端子,危害一直不小,上一讲内容中我们已经阐述过了,它会引起一系列问题,包括今天所说的,有可能在退端子的过程中,工具误插入母端子中,从而导致母端子contact gap变大,在对配公端子后,母端子触点对公端子的正压力变小,甚至消失。那么接触电阻变大,甚至完全不通,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。
3. 连接器选择不正确(在湿区使用不防水件)
很多人看到这个原因的时候,可能会笑出声来---搞线束的会傻傻的分不清干湿区吗?室外是湿区,室内是干区啊,对吧?
当然,这似乎是很明显的。但是有些地方,看似室内,我们还是会定位为湿区,如:
√乘员脚部周边(带进室内雨水,或者雪);
√ 空调管路附近(冷凝水);
√ 车门上,防水膜外部。
如果用错了连接器,接触到较多的水汽,时间久了,端子锈蚀也就在所难免了。所以,下次再看到某些电器件虽然在室内却选的是密封型的连接器,最好想一下,别太主观的认为人家用错了,而把母端连接器该用上的seal全部省去,美其名曰节省不必要的浪费。
4. 连接器承受过大振动
(1) 实车振动比标准更大
这个问题,在某些国产发动机上有发生过,实测值在某些频率下,大于规范中的值,那么连接器出现问题,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(2) 连接器用错了地方
将低振动等级的连接器用在了高等级振动的地方,这样的话,时间可能不用太久,问题就很容易暴露出来了。
5. 端子受线束应力(胶带缠绕位置不合适)
这个胶带缠绕位置不对的问题,在前一讲中已经详细阐述。在引起对配力的问题后,在公母连接器对配后,公端子在母端子中的位置,是倾斜的,不是自然状态,这样就会导致,公母端子之间存在应力,形象一点说,公端子在母端子内部别着,在加上振动(车上振动无处不在),公母端子之间的磨损就会加剧,甚至镀层在短时间内磨成粉末状从连接器中脱落出来,都有发生。那接下来的事情,就不用说太多了---电阻变大,信号丢失,继续下去,很可能失去导通。
---在这里再次提醒一下,连接器尾部胶带缠绕过多,绝不是一个小问题。
6. 线束设计问题(端子承受过长导线,振动,导致母端子簧片变形)
这个原因看起来,是不是很眼熟?对的,笔者在《线束系统系列2》中,强调的为什么连接器尾部第一个固定点的距离很重要,就在于此。
另外,还需要强调一下,千万别把线束主干当作分支的固定点,这是个非常大的误区!